2022江苏省考行测题库精选720题(529-531)
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实行分级分类考试,考试类别分为A、B、C三类,考试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所有报考人员均需参加。近五年江苏省考整体题量没变化,A/B卷为135题,C卷为130题。自2019年江苏省考调整了言语理解和表达以及数量关系的题量后,近三年整体题量分布一直很稳定。江苏省考紧贴时事热点、体现本省特色,题型创新,考试难度逐年增加。
2017-2021年江苏省考行测题型题量统计表
题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
A/B卷 | C卷 | A/B卷 | C卷 | A/B卷 | C卷 | A/B卷 | C卷 | A/B卷 | C卷 |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5 | 35 | 35 | 35 |
数量关系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5 | 15 | 15 | 15 |
判断推理 | 50 | 45 | 50 | 45 | 50 | 45 | 50 | 45 | 45 | 40 |
资料分析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常识判断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20 | 20 |
总题量 | 135 | 130 | 135 | 130 | 135 | 130 | 135 | 130 | 135 | 130 |
江苏省考行测旨在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思考、推理、解题能力。《行测》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考生要完成5个模块130~135道题,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不到1分钟,这给考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考生想要在行测上拿到高分,秘诀在于掌握高效解题方法,形成快速解题思路。在答题时提高速度,拔高正确率。备考时一方面要掌握解题技巧,另一方面要多加练习,考试不指定用书,考生可选择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教程(点击订购)复习,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在此提供每日一练,帮助考生提高。

接下来完成1-3题!
1.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这段话主要用于证明( )。
A.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
B.科普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真理普遍性
C.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不同之处
D.科普文化可以使人文与科学协调发展
2.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阅读古往今来的经典,除了应当虔敬地学习它的道理、它的论题、它的词采,还要进行一种密切的对话。对话的对象可以是永恒的真理,也可能是其他的东西。无论如何,在与经典密切对话的过程中,读者要不断地“生发”出对自己所关怀的问题具有新意义的东西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阅读经典重在“生发”
B.读者角色的重要性
C.阅读经典是对话过程
D.经典提供创造的资源
3.网络是大家熟知的东西,它为我国建设高效、透明、务实、廉洁的政府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以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政府。
这段话意在强调( )。
A.我国政府积极利用各种条件,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我国政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
C.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减轻了政府负担,但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D.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其目的是吸引世界的目光
1.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第一句讲了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第二句讲它们的不同之处。选项A概括了这两方面的意思,当选。
B、C、D项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概括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A
解析:
文段首先说阅读经典时,读者要与经典进行密切对话;接着指出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读者要不断“生发”出新的东西来。可见。文段落脚点在“生发”,故答案选A。
3.答案: A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意在”一词可知考查隐含主旨,需进一步引申。
材料第一句讲“网络对政府工作的好处”,第二句讲“我国政府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整个材料说明我国政府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完成政府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得到“我国政府积极利用各种条件,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我国政府“利用”条件,不是“创造”条件。材料中也未提及“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未提及“目的是吸引世界的目光”。此外,这个材料对我国政府和网络技术都是肯定的态度,C、D项说法中含有贬义感情色彩。

点击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