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全卷每日练习17

发布:2017-02-28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预计在2017年3月启动,预计4月笔试。考试开始前,考生备考需全面了解江苏公务员考试各类题型。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此类题型,一方面要掌握解题技巧,另一方面要多加练习,为帮助考生练习有关题目,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提供每日一练,帮助考生提高。更多相关知识可参看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备考。
  1.
  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员工都在认真工作。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所有的员工都没有认真工作
  B.多数的员工都没有认真工作
  C.并非有的员工在认真工作
  D.有的员工确实没认真工作
  2.
  所有甲村村民都参加了希望镇镇人大代表选举,有的乙村村民没有参加希望镇镇人大代表选举。
  据此,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
  A.有的乙村村民不是甲村村民
  B.有的乙村村民不是希望镇的选民
  C.有的乙村村民是希望镇的选民
  D.有的乙村村民是甲村村民
  3.
  狭义的心育指培养良好的性情,广义的心育则指完善人格,包括培养性情,也包括培养高尚的道德感,我国现行学校教育虽较重视德育,但对学生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
  许多孩子尽管道德感很强,心理却很不成熟,常常不能接纳现实的自我。
  由此可以推出(  )。
  A.德育不能代替心育
  B.心理越成熟的人道德感越弱
  C.德育对完善学生的人格不起作用
  D.我国现行学校教育没有心育的内容
  4.
  不知从何时开始,“剩女”成了人人皆知的专有名词,专门指代那些受过良好教育,面临巨大求偶压力的城市单身女孩。中国女性结婚的平均年龄的确在升高,在上海,这一数字已经从2007年的26.4岁增加到2012年的27.3岁。不过学者罗斯曼·雷克统计发现,到了35岁,90%以上的中国女性都结婚了,真正的剩女其实并不多,中国的“剩女”现象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重。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除了哪项均可能是中国“剩女”现象存在的原因?(   )
  A.女性应该嫁给比自己更优秀的男性,这种观念对最优秀的女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B.很多大龄女性并不认为婚姻是男女简单的凑合,她们坚持有了爱情再结婚
  C.男性普遍不愿找与自己年龄相当或比自己大的女性
  D.女性的价值并不在于一场婚姻,而在于她们长期奋斗所做出的社会贡献
  5.某珠宝店被盗,警方已发现如下线索:(1)甲、乙、丙三人至少有一个人是罪犯(2)如甲是罪犯,则乙一定是同案犯(3)盗窃发生时,乙正在咖啡店喝咖啡。由此可见(    )。
  A.甲是罪犯
  B.甲、乙都是罪犯
  C.甲、乙、丙都是罪犯
  D.丙是罪犯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D
  解析:
  并非“所有A是B”=有的A不是B;并非“有的A不是B”=所有A是B。
  C选项“并非‘有的员工在认真工作’”=所有员工都不在认真工作,A、C选项内容一致,本题为单选题,故A、C可同时排除;此外,“有的员工不在认真工作”和“有的员工在认真工作”是下反对关系,两者之间必有一真,且可能同时为真,因此A、C选项无法推出。
  B选项,“有的员工不在认真工作”并不能推出是多数还是少数,B选项排除。
  题干“并非‘所有的员工都在认真工作’”=有的员工不在认真工作,因此D答案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选项。
  2.答案: A
  解析: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包括两个主要信息,一是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上,虽较重视德育,但对学生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二是学生实际表现上,许多孩子尽管道德感很强,心理却很不成熟,常常不能接纳现实的自我。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通过题干信息可分析得到道德感强,不见得心里成熟,德育也不难代替心里教育,A正确;B:心理越成熟的人道德感如何,无法判断;C:表达绝对化,题干仅说德育不能培养完善的学生人格,但不见得不起作用;D:表达绝对化,题干仅说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但不见得完全没有心育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可以解释中国“剩女”现象存在的原因,而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D。
  5.答案: D
  解析:
  (2)可翻译成:甲→乙,由(3)可知乙不是罪犯,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可知甲不是罪犯,再由(1)可知,丙是罪犯。因此本题答案是D项。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js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3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