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谨防“特供”陷阱

发布:2019-04-09 17:18:43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人民日报》报道,贵州省工商、公安、武警最近联合执法,查获了一起未经许可生产、销售“武警接待酒”的大案件;济南市也在严查机关“特供”、“专供”酒品等案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指出,时下市场上销售所谓“特供”、“专供”商品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商品基本上都是假冒的。
  在名为“北京贵江德源有限公司”的网站上,显示着不少“茅台特供酒”的产品信息。记者致电这家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茅台特供酒是真酒,产地是贵州仁怀镇,价格不等”。然而,贵州茅台副总经理杜光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茅台每年只为人民大会堂等少数单位提供极少数量的“特供酒”,所谓国务院机关特供、直属机关特供茅台酒全是假冒的,市场上销售的茅台“特供”酒也几乎都是假的。”
  一位不愿署名的熟悉贵州省“特供酒”销售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特供酒’的利润很大,有些销售商年利润可以达到一二百万元,干了5年就开上了奔驰车。所谓的‘特供酒’也不一定是假酒,也是高粱酿制的,可能来自小酒窖和小作坊,酒的质量和口感也未必差。销售商一旦给这些酒打上‘特供酒’的招牌,就可以卖得更好。”
  有专家认为,消费者目前对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忧,对于所购买的很多东西都不太放心,尤其是名烟名酒和茶叶,这些知名品牌在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不知道怎样分辨真假,这个商标提醒了消费者,使他认为有“专供”、“特供”的东西应该是保真的,消费者把它当做辨别真伪的标识。但消费者还是应该认清这些所谓专供、特供产品的真面目,谨防上当受骗。
  2.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已经联合其他九大部委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在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工商部门主要针对产品包装、广告宣传中出现利用国家机关或类似内容的名义宣传“特供”、“专供”,假借“特供”、“专供”或类似名义进行虚假宣传,以及销售含有“特供”、“专供”等类似内容的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以清理整顿。
  早在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即下发过《关于严禁以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广告有关问题的通知》。不过,“特供酒”或者“内供酒”仍然频现市场,直到工商总局下决心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特供酒”屡禁不止的背后存在商业利益空间。
  参与四部门联合专项行动的一位官员分析道,一年来,“特供”、“专供”滥用的情况已经得到遏制。但他同时强调,专项行动结束后,虽对该问题的治理已纳入了日常监管的范畴,但不排除在某些监管覆盖不足的地区仍残存滥用“特供”、“专供”现象。据调查,经历国家四部门的联合打击后,大量真假难辨的特供商品已转向互联网和专卖店这两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避开传统市场的监管,以寻求更隐秘的生存空间。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其实这些商品的厂家往往是缺乏自信,它的产品质量不高,所以才拿出一个‘专供’、‘特供’的品牌来误导消费者,但它这一误导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商品本身内在的质量如何,商品的原材料如何,商品真正的工艺如何,还有产品有没有缺陷,如何去预防缺陷产生的危险,一旦发生之后,如何去控制他对人身财产的损害。”
  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特供酒”背后最根本的还是“特权意识”在作怪。使得“专供”、“特供”笼罩了一层神秘面纱。“老百姓对‘特权’的心态十分复杂,一方面会很反感它,但是有一部分人又很羡慕特权,想享受特权待遇。商家就是利用社会对特权的崇拜心理来制造商机。”庄德水说。
  根据给定材料,分析当前假冒“专供”、“特供”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当前假冒“专供”、“特供”商品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存在“特权意识”,致使买卖双方均对“特供”、“专供”商品趋之若鹜。具体表现在,一是商业利益空间巨大,能够提高销量,获取更大利润,并且商家对产品质量缺乏自信,依靠该措施来误导消费者;二是消费者没有认清特供专供商品的真面目,单方面认为此类商品可以保真保质;三是政府部门监管覆盖不足,且新兴营销模式使得监管难度加大。(180字)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js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3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