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公考要闻

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九宗“最”

发布:2014-07-09 00:29:06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第一宗:最“切中时弊”的片段阅读


  【考题】3.中国的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不外乎五个方面: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


  下面对传统廉政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文意不符的是?


  A.执法如山、遵章守纪       B.注重民生、情操高尚


  C.学识渊博、乐善好施       D.生活简朴、严于律己


  【答案】C。


  解析:A项体现的是“畏法度而能自律”;B、D两项体现的是“重民生而知根本”、“崇节俭而重情操”。C项的“学识”、“乐善好施”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C。


  【盘点】廉洁正心,忠诚从政;文章在册,功德于民。此乃清官也!


  第二宗:最“抽象”的文章阅读


  【考题】(节选)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时,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1.文章认为“随机分配”不同于“随机取样”的关键在于(    )


  A.被试机会相等地被分在实验组或控制组


  B.常采用掷硬币或数字表格这样的随机化方法


  C.实验人员分配被试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


  D.所做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某种关联


  【答案】A。解析:B项是实现随机分配的手段,但是文中还提到“更常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由此,B不一定是随机分配必须使用到的手段,肯定也不是随机分配的关键,排除B。分析文章,随机取样需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选中,随机分配也要确保被试分组时不带有偏见,C是两者都要具备的条件,由此排除C。由文可知,D项是两者不同的部分内容,排除D。分析文章第五段可知,随机分配时,被试要相等被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而随机取样只需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选中,两者取样方法不同,这才是“随机分配”不同于“随机取样”的关键,A当选。


  2.文章提到四种组合:


  ①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 ②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


  ③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 ④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


  其中符合做“真实验”的是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解析:由文章第四段“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可知,“随机分配”是真实验的必备条件,由题干可知,②④中包含“随机分配”,C当选。


  【盘点】通篇读下来,或许我们对于“随机分配”与“随机取样”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并不妨碍做对题目,根据文段的提示词和关键句即可得到答案。


  第三宗:最“狐假虎威”的数学运算题


  解析:要求极限,是不是需要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咧,如果这样思考,就是真的被它给唬住了。其实只需要,简单计算数列前面几项就可以了。注意题中关键词——“平均数的整数部分”。1959,1995,1977,1986,1981,1983,1982,1982…,可见数列从第七项开始都是1982,故此题所求为1982。


  【盘点】不为问题所迷惑,回归题干条件,简单计算,成功求解。


  第四宗:最“妙不可言”的数字推理题


  解析:此题是一个分数数列。分时数列中,最常见的规律是分子分母分别变化或者简单的等差数列变式。但题中第四项1/31和左右两边的数字相差太多,它的存在即可否定前面说的两种常见规律。将每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加,依次是4,8,16,32,64,(128),这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选项中只有63/65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28。


  【盘点】将分子分母简单相加,急中生智,化腐朽为神奇,妙不可言啊。


  第五宗:最简单的图形推理题


  解析:本次江苏省考行测图形推理依然保持往年命题特点,整体来说,具备相当难度。包含视觉型图形推理、片块组合以及难度极大的空间型图形推理。如果没有进行深入备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部分试题很难答得很好。但其中也出现了上面的简单题,题中题干图形直线数都为6,选项中只有B的线条数为6。


  【盘点】习惯了江苏难度较大的图推,突然的简单让人有点意外啊!


  第六宗:最“诡异”的符号类比


  【考题】34569812


  A.23654189       B.83562149


  C.92563481       D.41268593


  【答案】A。


  【盘点】类比一般都是找相同的规律,对于这个题来说“不同”则是其规律,长见识了吧。


  第七宗:最像“数独”的逻辑判断


  【考题】在以下5*5矩阵中,每个小方格中可填入一个汉字,要求每行每列均含有金、木、水、火、土5个汉字,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根据已经给定的条件,矩阵中①所在方格中应填入的汉字是:


  水 ① 金


  木


  木


  土


  A.火      B.水      C.木      D.土


  【中公答案】D。解析:根据方格中“木”的位置,可知第一行第一格只能填“木”字;则第一行还剩“火”和“土”,根据最后一行第三列是“土”,则第一行第三列是“火”,①只能填“土”。答案选D。


  (木) 水 (火) ① 金


  木


  木


  土


  【盘点】“数独”大家都做过吧,只不过用“金木水火土”代替了几个数字,技巧还是一样的。


  第八宗:最“潮流”的定义判断


  【考题】触屏一代:指喜欢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触屏设备进行“拇指交流”,在智能电子产品、虚拟世界包围中成长的年轻一代。


  下列属于触屏一代的是:


  A.在某海滨度假村,几个孩子没有跑到沙滩上挖沙子,也没有去游泳,整天都呆在室内看电视


  B.小虎刚上幼儿园,每次在外面看到遥控玩具就很兴奋,回到家里总缠着妈妈给他买


  C.41岁的专职太太李某,每天除了接送孩子外,最大兴趣就是玩智能手机和ipad,有时竟忘了去接孩子


  D.尽管小宝只有18个月大,还没有桌子高,但他一触摸屏幕,立刻就开始滑动手指,自我逗乐,有时连父母叫他的名字都听不到


  【答案】D。解析:触屏一代定义的关键是:在智能电子产品、虚拟世界包围中成长的年轻一代。只有D项符合定义。


  【盘点】江苏所出现的定义,往往紧跟时代潮流,不止上面的“触屏一代”,还有“微问政”、“丁克老人”等。


  第九宗:最“省力”的资料题,无需计算,利用“比重”进行“增长速度”的比较


  【题目】2006—2011年六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年增长速度的年份有:【2014-江苏B-84】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答案】D。


  解析:文字及表格材料中未给出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每年的增长速度及相关数据,此时可借助表格中“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进行判断。


  已知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为A,同比增长率为a%;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B,同比增长速度为b%,则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为。


  若a%


  反之,若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大于上一年,则中国的同比增长率大于世界的同比增长率。根据材料表格第三列的数据,比重数值逐年上升,则2006—2011年六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世界年增长速度。


  【盘点】增长率与比重的关系。通过已知的公式推论,无需计算,即可进行分量与总量的年增长率比较、本期和上期的比重比较。

手机扫一扫
加入公考提醒平台

微信名: 公务员考试报考提示
微信号: gwy999999
功能介绍: 公务员考试,报名,考试指导,相关提示信息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js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3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